哈哈体育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由去年的40.8%增加到42.2%,其中60%的受访人员选择跑步作为锻炼项目。
这是10月26日下午,上海体育局发布的《2016年上海全民健身发展公告》(简称“300指数”)中一系列亮眼数据的一部分。
作为衡量申城全民健身状况的重要标尺,“300指数”从健身环境、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三个大指数出发,客观反映该区域内全民健身发展的现状与问题。
报告显示,2016年本市全民健身“300指数”226.8分,全民健身事业总体发展情况令人比较满意。
本次公布的2016年上海全民健身发展“300指数”总分为226.8分,其中“健身环境”、“运动参与”和“体质健康”三个单项指数分别为80.7分、74.3分和71.8分。
对于这三项指标,市民普遍满意度较高。与此同时,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口比例有较大程度的提高,市民健康状况良好,总体发展情况令人比较满意。
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全民健身中,与政府部门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密不可分。
2016年,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总投入7.7亿元。其中,日常工作经费占比46.7%,主要投入在社区体育场地的建设维护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。
专项工作经费则占比53.3%,主要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改造和综合性运动会的举办。
数据显示,2016年全市共新增体育场地面积为1,620,113平米。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1.72平方米(2013年末),增加到1.83平方米。
这些体育设施,市民普遍满意度较高。不过,在一些场馆的环境卫生、开放时间、性价比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,一些市民表示其仍有提高进步的空间。
与2015年报告一致,跑步仍是上海市民最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,有6成的受访人员选择跑步作为锻炼项目。
另外,和跑步同样位列市民参与体育项目前十名的还有快走(健步走)、骑自行车、羽毛球、游泳、篮球、力量健美、徒步登山攀岩、乒乓球、舞蹈。
跑步和快走深受市民欢迎,背后也与上海这几年健身步道不断增多有关。截止2016年底,全市共建有市民健身步道572条,覆盖175个街镇,覆盖率达到79.2%。
为了满足市民的锻炼需求,上海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体育赛事活动,以此来提高市民的参与度。
在居民健身状况调查中,88.6%的受访者表示在2016年发生了体育消费,体育消费的中位数为1500元,41.3%的受访者消费金额在1001至5000元。
由此次报告公布的情况来看,超过8成的受访人员都承认,改善体质、增进健康是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。
那么,上海市民的体质究竟如何呢?据了解,全市共有153656名成年人和老年人参加了体质测定,达标率为97.3%。整体情况比较乐观,体质达标率已连续三届在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中名列榜首。
这份健身素养知识问卷满分为100分,包含健身知识和理念、运动技能与方法、运动伤害防护及运动干预等相关知识点。
这也从一定程度反映出上海市民中存在的普遍现象:虽拥有积极的健身意愿,但科学健身水平总体不高,健身指导需求较大。
该评估体系简称为“300指数”,是由上海市于2012年首创,每年发布一次。
《2016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》由上海市体育局委托第三方上海体育学院承担评估工作。根据《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2016-2020年)》的目标任务,“新周期”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作出相应调整。